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主办机构书写教育示范学校优秀教师书写大赛书艺展厅最新动态联系我们
到期的《会员证》进行重新注册[2012-04-23]    到期会员请续交会费并注册[2014-01-08]    
最新动态ZHUBANJIGOU
首页 >> 最新动态 >> 沉痛悼念梅墨生先生

沉痛悼念梅墨生先生

发布时间:2019-06-18 10:42:49     编辑:gfhz    浏览次数:

 沉痛悼念梅墨生先生

2019年6月14日下午,著名艺术家、学者梅墨生因病辞世,享年60岁。

1.jpg

      梅墨生号觉公。斋号为一如堂。书画家、诗人、学者、太极拳家。1960年生于河北。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财经大学“当代书法研究中心”学术导师。文化部国家艺术科研课题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杭州黄宾虹学术研究会名誉会长,《20世纪美术作品国家档案》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学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国书法院、台湾艺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研究员。中医影响世界论坛副秘书长,中国武术七段,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

 

曾受业于宣道平、李天马、李可染先生,师承太极拳家李经梧、内丹学、道学泰斗胡海牙先生为师。毕业于河北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原为河北轻工业学校),结业于中央美院及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硕士研究生课程班、中国历史博物馆等主办的首届古代、现代书画鉴定培训班及熊秉明主持的书道研修班。曾任教于中央美院中国画系、原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部副主任。有关于艺术、文化、武术、气功等多部著作文章发表。

 

 

 

2.jpg

 

 

 

悼墨生 

 

 

 

王强       六月十四日(公历)

三十年前此月中,长安城下与君逢。

往来书信亲朋字,唱和诗词侠客风。

太极何曾知有极,浑同却是已非同。

余生尚有商量处,从此笺疏恨未通。

 

这是一个让人无法接受的消息——“梅墨生先生逝世了。”2019年6月14日下午,微信朋友圈里传出了梅墨生先生逝世的消息,让人十分震惊,尤其是先生的亲友、学生。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去确认消息的不真实,可现实却与他们内心的希望相左,梅先生真的仙逝了。怀着沉重的心情,大家纷纷用文字纪念先生,将追思付诸笔端。

做为中央财经大学“当代书法研究中心”的学术导师,梅墨生先生的逝世无论是对“中心”,还是对当代书法无疑都是巨大的损失。为了纪念梅墨生先生,中央财经大学书法学微信公众号特将先生亲友及学生的追思文字整理、编辑,以表哀思!

——编者按

 

 

白煦

 3.jpg

白煦,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秘书长,草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馆书法篆刻专家组成员,当代书法研究中心执行委员会主席。

 

14日下午在浏览手机微信时,忽然看到了“梅墨生去世”的消息,简直不敢相信,还以为是误传。直至此讯再三再四的被人传送,才不得不信以为真了。因为不过一个月前,他还来电咨询关于疝气手术的事情( 本人前年曾做过)。所以始终认为他患此症,当无大碍。

我与墨生是老同事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他在《中国书法》杂志任编辑,拙撰“傅山四宁四毋辨”,即是他为责编而刊发的。此后不久,他便以《现代书法家批评》一书而震惊书坛。我读后深为佩服他的敏锐和勇气。想不到他一个三十出头的毛头小子竟拿当代名家大腕当靶子,真率不羁地品头论足,指点得失。所涉虽非至评,却也不无道理。在捧风日上、假话盛行的当今书坛,愈觉墨生其人其文之难能可贵。

后来,墨生又去了 《中国艺术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院(现国家画院)。虽然不在一个屋簷下了,但也时常了解他的去向。直至约五年前,我和他同时受聘于中央财大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于是过从甚密。

墨生擅作诗,每有新作,便发了过来。本人虽不写诗,但梅诗必读,感其清丽雅致,直抒胸臆,一如其行草书般俊雅遒劲,情趣盎然,清新脱俗,全然不似尘世间流行酸腐强愁扭揑做作之风。这自然与其博览群书、涉猎古今经典,在理论素养上基础雄厚,纵横捭阖分不开。

墨生与我同为酒友 ,闲来一起畅饮,十分尽兴。记得他上次电话的最后一句“有空咱再喝两盅”的豪约,唉!谁料一一 后天举行告别仪式,因本人在医院,无法前去告别,谨以此文缅怀我的老朋友梅墨生。

梅兄,请一路走好。

 

白煦2019年6月16日于师然室灯下

 

 陈明

4.jpg

陈明,1961年生,当代书法研究中心执行委员会主席。  现任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研究员,北京市昌平区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我跟梅先生认识是通过王强和老树组织的学校两次活动。我对梅先生的印象是非常好的,梅先生比较儒雅,学术造诣也非常深,为人挺豪爽。

有一次他在当代书法研究中心讨论会上发言,讲的非常好,他讲了一些对当代书法研究的思考,很直爽,对于当代书法的理论研究和创作,能够开诚布公、直言不讳,甚至一针见血,谈的很有见地,很有水平,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听了很有收获。

还有一次梅先生来学校看我们的书法展览,对学校书法作品总体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很真诚,很实在,让人心服口服。有的时候在书画频道做些讲座,讲的也非常好,对山水画、花鸟画的讲解都非常到位,我觉得受益匪浅。我也看过他的作品,感觉他的格调很高,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能够反映他的心声和对当代书画的思考,水平很高,令人敬佩。

梅先生去世噩耗传来,确实感到非常突然,也觉非常可惜,应该说是中国书画界、书画理论界的很大的损失。梅先生对书画理论研究和实践孜孜不倦的精神和严谨治学态度,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李刚田

5.jpg

 


李刚田,中央财经大学“当代书法研究中心”学术导师。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书法杂志主编,河南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河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


墨生是性情中人,他三十年前在《书法报》上发表的系列书法批评文章,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可以说开当代书法批评之先。

墨生是学问中人,在理论上能坚持己见而不随波逐流,是个具有独立人格的学人。

墨生又是艺术中人。他书画皆能、文武兼修。在理论上,墨生每每标新立异而语出惊人,但在书画创作中却保持着儒家的中和之意,求精神内敛与文人雅趣而不事形式张扬,看来骨子里他仍是个文人。

多年前上海《书法》发了我一篇站在社会学角度调侃傅山的“另类”文章,墨生看了大不以为然,对我说要写一篇“讨伐”的文章,想来他必是有话要说,但终于没见他写出来,留下了终天的遗憾。

墨生走的太早了,不到六十岁,让人伤心。    

李刚田漫语


 

王强


6.jpg

王强,1959年生于北京。1982年1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博士。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4-2016年任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中央财经大学书法专业带头人。兼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央财经大学当代书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等。

1989年春末夏初,余与墨生识在长安城下,时有一个书法理论研讨会在那里召开,会上就听得墨生高谈阔论,会下又有一席谈,气味相投,一见如故,竟有相见恨晚之叹。

与墨生交往三十年,我总觉得他的为人与为文,有“道”的一面,有“侠”的一面。他能通脱澄明,也能仗义而言。其在书画,也是萧散裕如,自成家法。与墨生相识以来,我们相谈多在艺术与人伦,墨生每有惊人之论,令我常常叹服不已。7.jpg


2017年5月27日于西安

他愿意做一个画家,书法他总谦虚地说是余事。但我总是喜欢他的字,圆通自如。他也善太极,懂中医,亦深谙堪舆、相术之学,他曾给我看过一本他写的相术方面的手稿,不知后来可否刊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和刘树勇写完《中国书法导论》,我请他为我们题签,与树勇的封面设计,融合完美。

近些年,他又开始大量作诗词,然而我们过去很少谈诗,虽偶在一些会议上随意唱和几句,更不曾见他多作。近一两年,他却频频有诗来,有时竟让我应接不暇,常叹其诗思如泉涌,诚如叶燮所说,是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原诗》中句)

读墨生诗,知其有诗人气质,亦有诗家才分。陆放翁尝说:“诗岂易言哉?一书之不见,一物之不识,一理之不穷,皆有憾焉。”(《何君墓表》)墨生读书之广,识物之深,穷理之彻,亦今之艺术家中的翘楚。其诗中所蕴含的,多有见识与理趣。

读墨生诗,有这样几个特点比较突出,一是有锐感,一是有深情,一是有意趣。他近几年,所行者远,所见者广,凡有踪迹处皆有诗,并不是单纯的记录,而是处处有感而发,此所谓天下清景皆为诗人所设者也。他有这一份敏捷,有这一份锐感。而诗人又岂能无深情哉!若无深情,则诗中句子,事也只是个事,景也只是个景,若无深情点化,那个事、那个景就活不起来,就不能动人。而诗若无意趣,读来也不过像是喝凉水,聊且解渴却寡淡无味道,不禁琢磨,无以回味,过目也就忘了。

我是觉得他的词比诗要好。词之初始,嬛士倡优之作也,后有才士学人、士夫贵戚兴隆之。自宋代词擅士林,蔚为一代文学之大观,后世词坛,代不乏人。今代词手所为作,也不过就是欧阳文忠公开出的“深婉”与“豪宕”这两种路数。只是“深婉”的常说些无论是政治与爱情上不好直说的事;“豪宕”的有时也说些反讽与自嘲的事。所以前者就略像南宋吴梦窗越来越往“灯谜”里作;后者就略像元散曲那样嬉笑怒骂地开自己玩笑、开别人玩笑、开天下玩笑了。墨生的词有深情的,有豪宕的,而以深情的为主。有些词里,你能看到他那种悲天悯人之怀,无论是写山水还是人世,都是情动于中而形诸言,或悲或欢,都容有一己之身世性情。故读其词,常有相视而笑之至乐,莫逆于心之奇遇也。

8.jpg


左起:王强、刘墨、梅墨生

今年四月他从微信发来一首诗云:

 

鹅黄嫩绿繁华季,偏我临窗不胜春。

从未如今真失意,何时昔日假轻身?

天天欲借神仙气,饭饭翻无美味唇。

睡罢饱看红与紫,晴阳犹照可怜人。

 

我知道他身体不好,看着这首诗有点弱,还和他开玩笑说“怎么这么虚呢?”他说本来就体虚。我说你是金刚不坏,过些天去府上吃酒。后来他又转来他为乐泉先生写的怀念文章,其中有云:

去年到今年,书法界走了几位老友或熟人:姜老道(澄清)、郭子绪这两位老烟枪、有时让我不见时念、见了又躲(烟)、还有魏哲、齐剑楠……而另一位姜大侠(一涵),则是台湾的忘年交姜教授……,真有些受不了,颇有故人有似林中叶,一日秋风一日疏之感。今日又惊悉南京乐泉先生又走了、唉、他们分別以九秩、逾八旬、古稀上下甚或仅届花甲之寿年谢世,实在令我伤感莫名!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虽然才情富,难免有竟时,许多交往点滴,只能付诸回忆了。

这是五月初的文字。没想到时隔一月,他就殁了。刘墨兄发信来说墨生没了,我简直不敢相信。其实到现在我也恍惚不能确认这是真的。一会儿看着他给我作的画,一会儿看着他给我写的字,看着他的画册,看着他的诗集,看着和他的合影,想着我们在一起谈笑畅饮,怎么就一下子阴阳两隔那么地在人想不到处他就撒手人寰了呢?不能啊!不该啊!天不假年,天何其酷啊!

        

王强2019年6月16日于散净居

  叶培贵

9.jpg 

 


叶培贵,1968年生。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当代书法研究中心”学术导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美术馆专家委员会书法艺术工作组专家成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兼职教授。

墨生先生觉公遽归道山,令人震惊而又痛惜。他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之一。他出道之时,正是书法从边缘化状态重新回归文化序列之际,百废俱兴,他以颇为犀利的批评,开一时之风气,引起广泛关注,也引起或隐或显的争议。因为“书如其人”等观念的影响,批评是要承担很大的人际风险的。我原本以为,这也许影响了他后来的某些发展特征,比如一直有些特立独行。然而现在细细回思,特立独行其实是因,不是果,正是因为敢于而且有能力独持己见,才有那份批评的勇气。

也是因为独持己见,特立独行,他后来的道路,一直与众不同。艺术风格的追求并不见得离经叛道,但非常肯定、十分坚执的“自我“,始终在场,很难看出明显的依傍,更没有任何随大溜的痕迹,但你能深刻地感受到他为了进入书法和文化的深处所付出的努力。因此,在喧喧闹闹的三四十年里,他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既深入其中,又远出其外,一离一合之间,形成特别的张力,特殊的气场,今人而满含古韵。

在寿数大为提升的当代,五十九岁仍可谓英年,如此弃世,不仅是他本人之恨事,也应该是书法之憾事,因为,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仍然需要这样的特立独行,需要这样的张力和气场。


张冰

10.jpg


张冰,1983年生,书法博士,师从欧阳中石先生、叶培贵教授。现任教于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当代书法研究中心秘书长。


2013年我们学校当代书法研究中心成立的时候,梅先生被我们聘为第一批学术导师之一,从那以后,跟梅先生交往越来越多。梅先生非常忙,精通的东西也很多,但是我们中心每一次有会议、有事情的时候,梅先生几乎都是推掉了其他的事情来参加,来跟我们一起协商、一起出谋划策,我们非常感动!这些年,梅先生为中央财经大学当代书法研究中心贡献了很多力量,提了很多非常好的建议,这是我们中心必须要感谢梅先生的。

从我个人来讲,我觉得梅先生是一个非常通达的人,非常聪明、幽默、有情趣、有思想。他对书画、诗词还有太极、国画等很多东西都非常精通,跟他聊天是非常有趣的,总是妙语频出。

在近二三十年,梅先生应该说是在中国书坛、画坛非常活跃的一位艺术家,他以他的实际行动,为这个时代做出了他的贡献,也烙上了他自己的印记,这个时代会记住他的。

宗娅琮

 

 11.jpg

宗娅琮,任教于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当代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我的天人之学和性命之学是梅先生启蒙的,每每听完先生的讲授,都感到一种畅快淋漓的通透,总在想先生是那么博学和精深,又是那么的从容和淡然,他成为了我心中的一座高山,这座高山深沉浑厚,气象磅礴。 

2010年,我写了一篇研究梅先生艺术的文章《艺者道之行—谈梅墨生先生的艺术》,在我浅薄的知识认知里,我努力去体悟梅先生的精神世界,慢慢去了解这一特有精神世界的精妙和独特。写完后先生很欣慰,也曾在多处发表了这篇文章,给我予以鼓励。其实我想告诉先生的是,是他的精神力量赋予了我的理解和体悟,是先生带动着我进入到了他的精神世界,进入到天人世界的探索。对于梅先生精妙世界的探知一晃就是十几年,耳濡目染,谆谆教诲,我是多么幸运!今天再想起先生的悟对,字字珍贵! 

至今,我仍无法想象和接受先生已经渐渐远离了我们,总觉得他会时不时地唤一声“小宗,最近画画了吗?最近练功了吗?”每每忐忑地回答,先生总是慈爱一笑,略有深意的给你一种气息,像是在说:要精进自己…… 

梅先生的精神力量的纯度和深度在他最后的时光里变的愈加纯粹和饱满,他一生以金刚般的信念和心念见天地,见自己。他纯粹地活过了自己的一世,以身悟道,又教授了我们如何纯粹地活过自己。 

先生,不想与您分别,不想就此戛然而止……惟愿您乘愿再来,引领我们见天地,见自己…… 

  

宗娅琮    泣首 

2019年6月17日

 

12.jpg


 1995年冬,梅墨生兄在家中(刘树勇摄)

 

 梅墨生老师讲课(赵英摄) (4).jpg

 

 

 2013年5月18日,梅先生在“第三期规范汉字书写、书法教学师资培训”上讲课。受到学员们的热烈欢迎(赵英摄)

梅墨生先生除上述身份之外,还是我们的理事。他还热心教育事业,曾担任我们组织培训工作的主讲老师。在此我们对梅先生给予深深地感谢,并愿先生一路走好

 

 

 

 

 

 

 

 

 

 

设为首页在线留言联系我们加入收藏友情链接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内南小街51号  邮编:100010 联系电话:010-65263496
版权所有:规范汉字书写专业委员会 技术支持:艺盟工作室 京ICP备11009441号
电子稿件来函请至:guifanhanzi@tom.com 汉字书写交流群:48205660 博客:blog.sina.com.cn/gfhz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