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主办机构书写教育示范学校优秀教师书写大赛书艺展厅最新动态联系我们
到期的《会员证》进行重新注册[2012-04-23]    到期会员请续交会费并注册[2014-01-08]    
首页 >> 书写心得 >> 第九期《汉字书写》(5)谈汉字书写中的美和美的传承

第九期《汉字书写》(5)谈汉字书写中的美和美的传承

发布时间:2012-08-29 23:23:09     编辑:gfhz    浏览次数:

谈 汉 字 书 写
中 的 美
 和 美 的 传 承

唐山师范学院 戴连第

5岁开始临池,至今已近六十年。虽忝跻一方书法界,却没什么长足的成就。工作后长期从事古文字、书法教学,带出的学生也不少,却也仅仅是“一介教书匠”。但是写了多半辈子汉字的人,硬说对汉字的美没有一种执着的追求或直观的感受,恐怕也说不过去。尽管只是停留在皮毛上,总还是想说出来,跟大小朋友们共同切磋,当然尤希望借此园地抟土引玉于方家。
    一、先粗浅谈谈我对“美”的理解。
    “美”和“丑”一样,是人们接触和运用得最广泛、最频繁的概念。不论形容自然景观、描摹芸芸众生、介绍外形外貌、挖掘内心灵魂,谁都躲不开这一个字或这两个字。在这个意义上,认识肯定不会有什么分歧。
然而对于:“美”到底是什么?换句话说,什么才是“美的本质”?古今中外的哲学、思想、艺术家们,诸如西方的“生活与劳动之中说”(马克思等),“绝对观念的感性显现说”(黑格尔等),“愉悦移情说”(休谟等),“人的理念与关系说”(狄德罗等),“同善与完满说”(莱布尼兹等)以及东方的“大美天成说”、“图写性灵说”等等的概括,自是汗牛充栋。大家很难得出一样的、谁都认可的结论。
    我以为,原因就是它跟有复杂头脑与不同感受的“人”的那些主观观念,紧紧地纠结在一起。尽管今天我们不必再刻意区分什么唯物、唯心的阵营,但大体可以概括为:“美(或丑)”——是神的原创;是人的好恶;是客观差异的感受——这样3大类。我个人倾向于后两类观点的中和。
    对此,我们也可从中国人对汉字“美”的形体构造的分析中得到佐证:
    汉代的文字学家许慎根据篆书的形体——“羊”+“大”,解说成“甘”“羊在六畜,主给膳”,于是后人衍生出“羊大为美”的认识,当今讲“美学”的,多认同这个观点。这是从人的物质享受得到满足的角度,来理解“美”。
    当今的古文字学家,根据甲骨、金文中的形体——“大(正立的人)+羊角(或羽毛)”,多得出“人戴头饰为美”的新认识,并且引一些原始部落的风俗遗存作证明。这就接近从精神需求满足的角度,来重新诠释“美”了。自然分别是从能满足人物质欲望或从能满足人精神欲望中抽象出来的。
    所以,我个人认为(至少在古代中国人的观念中可以窥见),“美”是从人与客观世界的相互关系,抑或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抽象出来的观念。即:能满足人(个体或群体)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并且是有益而无害的东西(事物、现象、关系),都可以称为“美”。只不过现代人的欲望与需求,表现得更宽泛、更复杂,表述得更理性、更不直露;把人自身的感受强调得更突出,或干脆升华到“神灵(绝对理念)启示”的程度罢了。
    所以我说,“美”是客观世界中一类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有益而无害的事物与形象的固有属性,在人与外界相互作用时得以显现,而通过人的好恶的形式,强烈地记录并保存传承下来的“主观感受”,或者称为一种“观念”。也就是说,“美”,是人的主观所感受到的一种又实又虚的客观存在。它往往以某种形象表现出来,并通过某种相互作用,让人产生强烈喜爱的情感指向。
    二、再说说汉字书写、中国书法中“美”。
    之所以,这个话题能够成立,我以为,从前述对汉字“美”的分析中,已经可以顺理成章地导入了。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几千年传承未断的、曾主要靠形象表词达意的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文字体系。汉字,特别是古汉字,通过既逼真又高度简约的形象——文字图形,不仅成为记录语词的符号,本身又兼做“辨凶别善,趋利避害”的警示符号;包括尖牙厉爪的“虎”、长鼻敦厚的“象”、精干蜷尾的“犬”、高冠长尾的“凤(或鸡)”、顺畅流动的“水”、谷穗低垂的“禾”;也包括屈身现乳的“母”、反手背子的“保”、惊惧顾盼的“瞿”、手挥脚踹的“舞”、摇臂呼喊的“吴(娱)”、扛鐝(戈)行进的“何(荷)”等等,无不寄托并传递着古人对利害、丑美等亲疏、好恶的感受和情态。
    尽管后来的文字,逐渐符号化,不再那么酷似地象形了,但用形象来帮助理解和实施文字书写行为的理论,却一直传承不衰。正是这种最初一字即一组形象(或关系)的文字体系,鹤立于西方表音的线性字母之外,成为汉民族传承形象思维的、区别于其他时空的既复杂又信息量丰富的独特载体。所以中国、汉文化圈才有“书画同源”的理论流行,才有提倡 “取法乎自然”“外师造化,内得心源”来书写汉字、挥斥书法的创作冲动;才有视汉字书法为“艺术(至少是半个艺术)”的文化现象。
    因此,汉字书写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书法”功夫,并不单单是表词达意的实用技巧,而成了敢于跻身绘画、雕塑等直接再现和升华“美”的、纯艺术大雅之堂系列中的一个艺术门类。
    三、也简叙几句怎样才算(或才能)“写一笔(美的)好字”。
    从前一个话题,我们已经可以看出,让孩子从小打好汉字书写的基础,不单单是为了实用,还应是中国人认同自己独特的文化美并参与传承与创造这种美的一个孵化室或加油站。
从古至今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一直非常重视汉字的书写,不仅留下了“仓颉四目”,法天象地,创制文字,而感天动地,致使“天雨粟,鬼夜哭”的神话般传说;也留下了民间“珍惜字纸”的虔敬有加的习俗;更留下了不可胜数的书体、书家、书作和书风、流派;旁及衍生出了把字写得好坏,作为考官、取士的重要条件之一(在今天信息爆炸的时代当然可以重新审视)。
    不少中国人可以如数家珍般地信口罗列出从古至今:
    真、草、隶、篆、甲、金、籀、简、魏碑、瘦金等琳琅书体;
    钟、王、虞、褚、颜、柳、欧、赵、苏、黄、米、蔡、文、祝、董、郑等卓越书家;
    盂鼎铭、峄山碑、史晨碑、瘗鹤铭、兰亭序、祭侄稿、玄秘塔、自叙帖、书谱卷、寒食帖等传世佳作;
    以及严正规整、洒脱飘逸、峻峭挺拔、丰腴妩媚、行云流水、古朴老辣、奇绝恣纵等各异书风。此外,符合力学原理的执笔法则;体现着朴素辩证法的“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大小、长短、疏密、斜正、堆积、重并、向背、孤单”等的结构要义;形象概括基本笔势的“永字八法”和方圆兼备的运笔技巧;
    等等等等,无不浸透着中国式的审美思维和启蒙教育的深厚积淀与博大涵养。尤其是在当今电脑打字、电化制作,几乎要取代人脑、人手的难以逆转的背景下,力求保持和培养孩子自身动脑、动手的原始能力,除了其他的手段外,强化写字、书法的习得训练,其必要与迫切,实在是毋庸置疑的。这与家里虽有了汽车,更要另外强化走路或跑步训练的作用同理。当然书法过程中出现的全身心的精力投入与暂时忘我的境界,也是一种不错的身体锻炼,这当然已属另一层面的话题。
    我想,社会、家庭对此的重视,绝不应仅仅是为发思古之幽情,更肩有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审美情趣,让孩子们从这个过程中,了解历史与文化的要义,从而读懂美、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传播美的追求,确不失为一条不可轻视,并应适度拓宽的有益途径。
    至于,具体的操作与练习,各地、各校、各角落,都不乏胜任的师资与培养训练的模式与招数。我这里,只根据多年的体会,跟蒙师、家长,更主要的是孩子们,强调这样几句话:
    1、要通过老师、家长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见识,来启发孩子习字的自觉性,从习字内外了解知识,培养起他(她)们的兴趣,而不是强迫命令式的“我要你如何”。要承认孩子的个性(兴趣指向与敏感程度)差异,着重自身提高,不要攀比他人。
    2、要承认循序渐进、习得养成的客观规律,不要指望立竿见影,一口吃个胖子。肯定孩子每点微小的进步。但也不可放任自流,要有布置,有检查,有督促,有鼓励。家长在孩子练字时,最好陪练,至少不要从旁干扰。相信功到自然成。
    3、要首先注重练好基本功,把字写规范,写端正。进入毛笔书写阶段,选什么帖,从哪里入手,先练什么,最好请有经验的人指导,力求得宜与得法;选帖要选优秀的,又要顾及孩子自己的兴趣。不是什么帖都买;今天练这,明天改那。而要先易后难,一笔笔、一字字、一本本、不挑不捡地临习。让孩子有充分消化积累的过程,要循环演练、劳逸结合。
    4、师长,特别是家长,要淡化过分的功利目的,不指望孩子个个成为小神童或马上变个书法家,而主要把这当成促使孩子增长综合能力的辅助手段。不要让孩子只会临写某老师教的少数几个字、汲汲于挤书展,赚名气,以满足师长的虚荣;而是着眼于孩子审美观的养成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力的锻炼,着眼于终身受益。

设为首页在线留言联系我们加入收藏友情链接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内南小街51号  邮编:100010 联系电话:010-65263496
版权所有:规范汉字书写专业委员会 技术支持:艺盟工作室 京ICP备11009441号
电子稿件来函请至:guifanhanzi@tom.com 汉字书写交流群:48205660 博客:blog.sina.com.cn/gfhz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