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4-17 09:31:48 编辑:wbc123 浏览次数:
徐德仁,河南省沁阳市人,1942年生,中共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全国规范汉字书写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省特级教师,焦作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沁阳市语委办公室副主任,原沁阳市教研室副主任。著有《农村教改实验与研究》、《怀菊花香飘万里(中学卷)》、《河南沁阳语言文字工作文集》和《沁阳语文建设》等书籍。
本文是他本人书写,所写历史大事大多他都参加过,有的他亲自组织领导过,退休后仍不遗余力为语文规范事业奔走不歇,其精神令人无比敬佩,同时,读了此文,可以全面了解汉字规范的历史,对每一个关心汉字规范的人大有裨益。
1
沁阳市是河南省西 北部一个中等县级市,总面积623.5平方公里,现有人口52万。建国前夕,这里由于战乱灾害频仍等原因,人口仅有15.5万人,总人口的80%以上是文盲和半文盲(见《沁阳市志》)。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人民对文化学习的需求与日俱增,沁阳县城乡纷纷成立 农民夜校、工人夜校,县直机关还办有干部业余文化补习班,以识字教学为重点。(见《沁阳市教育志》)然而,许多笔画繁多的繁体字、异体字成了人们初学文化的拦路虎,他们热切期盼汉字简化,能在短时间内掌握2000个左右常用汉字。
2
1954年,中共中央根据经济发展和百姓需求,及时向有关单位发出《关于讨论汉字简化方案的指示》,指出:“我国汉字有很多缺点,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见毛主席新民主主义论第十五节),而最初步的改革就是简化汉字笔画,使初学者容易书写,并使印刷体和通用的书写体尽量趋于接近和一致。”(见《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法规汇编》第6页,语文出版社1997年12月第2次印刷)不久,汉字简化方案即由国务院公布,第一批230个简化汉字和54个简化偏旁陆续分批试用;同时,在全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中央这股顺应百姓心声的春风很快惠及到了沁阳,原沁阳县委、县政府及时成立了以副县长戈向武为首的县“推广普通话领导小组”,领导和组织全县干群落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县文教科“先后选派宋义禄、薛松来和张同华等同志赴郑州学习简化汉字、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方案》等有关知识,回来便在全县举办了多次各种形式培训班,不仅中小学校形成学习推广热潮,而且机关工作人员、扫盲班学员及社会各界都在认识简化汉字,学说普通话”(见《河南沁阳语言文字工作文集》,北京语文出版社2004年出版)。
3
简化汉字和未简化的传承字就是我国推行的规范汉字。规范汉字的笔画数每字平均只有10.3笔,比繁体字每字平均少写5.8笔,这就极大地减轻了初学汉字人们的识写负担,对扫除文盲及提高工农文化水平极为有利。因此,沁阳县解放初原有的69243名文盲半文盲中,经过培训学习,到1957年底已有21623人脱盲;1985年经新乡地区验收,全县实现了“基本无盲县”。简化汉字不是凭空造出来的,80%以上都是历史上早就有的,国家已经公布的2235个简化字中,比如“个”、“云”、“岁”、“从”等早在甲骨文时代、金文时代和汉代等时期就有了。它们出现的时间距今都在两千年以上,是相应汉字的本字,而后所谓繁体的“個”、“雲”、“歲”、“從”等反倒是变体。简化这类变体,实际就是恢复了汉字的本来面目。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上曾一度出现繁体字回潮现象,沁阳城内大街小巷隔三差五总有一些繁体字、二简字、错别字等不规范汉字牌匾出现,引起市民极大关注。一位农民兄弟进城买药,看到“醫藥大樓”的繁体字招牌,误认为是卖“酱菜”的,结果错失了购药机遇。沁阳许多有识之士积极向政府建议,成立语言文字工作领导机构,加大语言文字管理力度。1989年秋,沁阳撤县建市前夕,“县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在焦作市七县四区中率先成立,接着即开展了“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月”活动,组织小分队上街捕捉不规范汉字9930字次,纠正不规范牌匾54块(见《沁阳语文建设》,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版)。1990年,县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改名为“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简称“市语委”。新一届语委在推广普通话、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的同时,大力推行规范汉字,将街道用字规范率由83%提升到95%以上。为此,省语委、教委在对全省21个农村先进县(市)的语言文字工作检查评比中,沁阳名列榜首;焦作市语言文字工作现场会在沁阳召开,全省各地市及受检县(市)代表也列席参加。不久,商丘地区语委组织代表团前来沁阳参观,一致评价沁阳市语言文字工作做得好,真是名不虚传。
4
为了提供理论支撑,为市语委出谋划策,“沁阳市语言文字研究会”这一学术团体应运而生。1992年9月,语研会在联盟学校宣告成立,时任国家语委主任、教委副主席柳斌先生亲自挥毫题词:“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为沁阳市语言文字研究会题”。这一重要题词,极大地鼓舞了沁阳广大干群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热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沁阳市语委根据上级政策和围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法规;市语言文字研究会紧密配合市语委,组织了“迎香港回归”、“神农杯”等6次规范汉字书法大赛,发动了万余名师生和社会各界书法爱好者连续参加6届国家规范汉字书写比赛;在万北村、永威学校等村、校召开多次推行规范汉字专题研讨会,使规范汉字及其书写深入民心。
5
规范汉字传承了汉字的艺术魅力,体现了当代最新的研制成果,丰富了汉字的内涵和创意。比如“尘”、“灶”、“灭”等简化字,不仅非常形象,而且饱含事物的意境。“小土”形象地道出了“灰尘”的本质,上下结构,又给人们以“尘埃飘浮”的感觉,比繁体的“塵”字直观形象得多;“灶”字让人一看,不由会想象到农村常见的用泥土垒制成可以架锅做饭的锅台,较繁体的“竈”字更富于现代意识;“灭”字用“一”压住下面的“火”,使火焰无法升腾,自然就给熄灭了。“火”上的“一”,可使人联想成“一堆土”或“一块石板”,活灵活现出汉字那种原始图画美感,较繁体“滅”字更有激情和动感。有人用“爱”字缺“心”而对简化字说三道四,其实用“友”字作底,不见得比少个“心”字会降低“爱”的程度。《说文解字》中将“友”解释为“同志为友。从二又,相交友也”。又从字源书写的“ ”形象说明“ ”,古文友。意思是志趣相同是友,由两个“又”(手)字会意,表示相交为友。俗话说:“十指连心”,两只手相交更是心心相印,那种内心炽热的“爱”油然而生。这比“心”在外表上更具爱意,正如情侣拥抱,两手相交后虽然外不见“心”,而“心”在胸中却会热血沸腾。简化汉字“爱”去掉繁体字“愛”外面“心”字换作“友”字,不是更具东方人那种含蓄深沉的“爱”吗?我们对书写简捷又具时代魅力的简化汉字何乐而不推行呢?只有深入了解规范汉字的优越性,才能产生推行的动力。勇争一流的沁阳人热衷推行规范汉字半个多世纪,经久不衰。
6
进入新世纪,市语委为了深入推行规范汉字,努力从书法角度激励市民探索规范汉字的迷人艺术。主要采取四项举措: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破除“简化字不好写、写不好看”等传统观念。每年工作例会、每届“宣传月活动”和“推普周”期间,主管市长和有关领导都要宣讲推行规范汉字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提倡研究规范汉字书法艺术,使大家逐渐认识到:书法的美与丑在于神韵的有与无,而不在于繁与简,不善书法者不能借繁体掩其丑,善书者却能因简化而传其神。二是聘请书法界名家授课和点评指导。在万北村推行规范汉字研讨会上,市语委聘请市书协主席栗正义先生传授如何写好规范汉字书法作品的经验;每次规范汉字书赛时,市语委都要动员河南省书协沁阳籍会员写作品展示和点评作品。市老年大学校长王锡柱、现任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刘峻、市老年诗书画研究会会长陈全兴等在“神农杯”规范汉字书赛中都亲自写出作品在市区进行了展示,并现场进行作品点评,他们都是省书协会员。三是承担国家规范汉字书写实验任务。2009年秋,市教育局魏振江和史曙光两位局长要求全市29所中心小学全部进行国家《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材的实验,并在两年后向国家提交了课题实验报告。四是组织有能力的书法爱好者申请参加国家规范汉字书写专业委员会。几年来,沁阳市已有24位同志被接纳为国家级会员,他们的作品大都获奖,市检察院干部王胜利的硬笔书法作品荣获一等奖,并在北京进行了展览;原峻峰、贺百树、徐德仁等老同志的毛笔书法作品也都获得了国家三等奖以上的奖励。目前,这一批规范汉字书法研究者正以第一个敢吃螃蟹的精神,去实践探索规范汉字的书法艺术,发扬并创新祖国传统瑰宝,为使规范汉字在沁阳市深入推行作出应有贡献。